top of page

金科股份1470億債務重整落地:房地產行業風險出清的里程碑事件

  • 作家相片: Kristie
    Kristie
  • 5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事件概述

2025年5月11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正式裁定批准金科股份(000656.SZ)及重慶金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重整計畫,標誌著中國房地產行業迄今最大規模債務重組案取得突破性進展。此次重整涉及債務規模達1470億元,債權人數量超8400家,通過"債轉股+以資抵債"組合方案完成債務重組,並引入上海品器聯合體、中國長城資產等戰略投資者。受此消息刺激,*ST金科股價在5月12日開盤即一字漲停,市值單日增長23.6%。


市場反應與行業影響

  1. 債務重組創新模式

    重整方案設置三級清償機制:

    • 有財產擔保債權:在擔保物價值範圍內100%清償

    • 小額債權:5萬元以下債權全額現金清償

    • 普通債權:通過轉增52.94億股股票(轉增比例10:10)及預留償債資源,綜合清償率從破產清算的3.02%提升至22.36%

    該模式為行業提供"以時間換空間"的範本,已有12家房企啟動類似重組程式。


  2. 資本結構重構

    重整後第一大股東可能變更,原實控人黃紅雲持股比例從47.39%稀釋至約15%。戰略投資者注入的26.28億元資金中,18億元用於"保交樓"項目,剩餘資金用於盤活特殊資產。這種"國資+AMC+產業資本"的聯合體模式,正在成為出險房企轉型主流路徑。


  3. 市場信心提振

    重整獲批當日,房地產ETF(159768.OF)單日淨流入8.7億元,創三個月新高。中指研究院資料顯示,5月首周重點監測城市新房成交量環比增長12%,土地市場溢價率回升至6.8%,扭轉了連續18個月的下跌趨勢。


政策協同與行業轉型

  1. 專項債收儲聯動

    與金科重整同步推進的,是全國千億級存量土地收儲行動。截至4月底,廣東、湖南等地已通過專項債收購4000萬平米閒置土地,其中35%地塊採用原價或溢價收購。這種"以購代建"模式既緩解房企庫存壓力,又為保障房建設提供優質資產,合肥、蚌埠等地已通過該模式盤活1.03萬套存量房。


  2. 產品結構深度調整

    金科規劃將原有42%的住宅開發業務轉向四大板塊:

    • 特殊資產運營:接管停工項目進行改造升級

    • 改善型住宅開發:聚焦120-200㎡核心產品線

    • 產業園區服務:依託原商業地產資源轉型

    • 代建代管業務:輸出品牌管理能力

    這種轉型與深圳龍華區"小戶型+高贈送"產品熱銷(如中建鵬宸雲築開盤1.5小時去化92%)形成呼應,顯示市場需求結構性變化。


  3. 金融工具創新

    重慶市政府聯合金融機構推出"重整專項貸",允許以未來3年經營現金流作為還款來源。這種"時間銀行"機制使金科獲得相當於淨資產1.5倍的融資支持,為行業探索出表外融資新路徑。


風險與挑戰

  1. 資產估值爭議

    重整中部分商業地產估值僅為市場價60%,引發中小債權人不滿。協力廠商評估顯示,金科重慶金科專案實際貨值較帳面價值折價達42%,可能影響後續資產處置進度。


  2. 銷售復蘇持續性

    儘管政策刺激下4月百強房企銷售額環比增長25%,但70城新房價格環比仍下跌0.5%。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出現"以價換量"現象,華潤城潤府等高端項目推出特價房源,單價較備案價下調15%-20%。


  3. 戰略投資者退出機制

    上海品器聯合體承諾的8年退出週期面臨不確定性。當前房企股權融資成本普遍超過12%,若項目去化不及預期,可能引發新一輪股權質押風險。


未來展望

  1. 政策工具箱持續發力

    央行計畫將房企紓困再貸款額度提升至5000億元,重點支持"保交樓"和資產重組。廣州、杭州等地試點"房票"制度,允許拆遷戶用補償款定向購買房企資產。


  2. 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

    頭部房企通過收並購獲得優質資源,2025年1-4月TOP10房企拿地金額占比達68%,較2024年同期提升22個百分點。這種"強者恒強"格局下,中小房企轉型代建、物業等輕資產模式成為必然選擇。


  3. 科技賦能風險化解

    區塊鏈技術開始應用於重整債權登記,金科專案已實現2.8萬筆債權的智慧核驗。未來"數位孿生樓盤"系統將即時監控專案進度,降低再投資風險。


結語

金科股份的重整成功,標誌著中國房地產行業進入"市場化出清+結構性轉型"新階段。在政策精准支持與市場機制作用下,行業有望通過風險緩釋、模式創新實現軟著陸。對於投資者而言,關注"高能級城市改善產品+輕資產運營服務"雙主線,或是把握行業復蘇紅利的關鍵。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