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上海高端樓市"日光碟"頻現:政策鬆綁與價值重構下的市場新週期

  • 作家相片: Kristie
    Kristie
  • 6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事件背景:徐匯濱江地王項目引爆市場

2025年5月11日,上海徐匯濱江綠城潮鳴東方項目推出120套19.5萬元/㎡的豪宅,單日銷售額達69.88億元,認購率高達160%並觸發5年限售政策。該項目作為2024年上海單價地王(樓面價17.2萬元/㎡),在拿地兩年後實現完美去化,不僅刷新區域成交紀錄,更成為全國豪宅市場的標杆案例。同期,上海新房單周成交突破2000套,環比增長18%,二手房帶看量同比激增47%,市場呈現"量價齊升"的復蘇態勢。


核心驅動要素解析

  1. 政策鬆綁釋放改善需求

    上海自2024年取消房地聯動價機制後,核心區地塊定價權回歸市場。2025年1-4月,上海土地溢價率攀升至27%,房企拿地積極性高漲。同時,房貸利率降至歷史低位(首套2.6%),疊加公積金貸款新政(利率下調0.25%),購房成本較2023年下降15%-20%。楊浦區更推出"優享計畫",對頭部創作者購房給予最高200萬元補貼,精准鎖定高淨值客群。


  2. 產品力革命重塑市場格局

    綠城潮鳴東方項目採用"第四代住宅"設計標準,實現100%得房率、全屋智慧系統及270°環幕景觀,較周邊二手房價溢價達35%。中指研究院資料顯示,2025年一季度上海120㎡以上戶型成交占比升至38%,1500萬元以上豪宅成交同比激增50%。房企通過"產品+服務"雙升級,成功啟動改善型需求。


  3. 資金避險催生資產配置革命

    在美聯儲降息預期下,上海核心區豪宅成為國際資本避險選擇。4月上海法拍房成交均價達12.3萬元/㎡,較新房溢價18%。黑石集團斥資8.3億美元收購陸家嘴三棟寫字樓,外資持有上海商業地產比例回升至12%。高淨值人群通過"豪宅+黃金"組合配置,對沖通脹風險。


市場連鎖反應

  1. 土地市場熱度傳導

    前4月全國25城土地溢價率達19%,創近8年新高。綠城、保利等頭部房企重倉一線城市,1-4月新增貨值TOP3均為央企,土地市場呈現"強者恒強"格局。上海第四批土拍中,保利發展以41億元競得徐匯濱江地塊,樓面價突破18萬元/㎡,預示未來新房價格仍有上行空間。


  2. 二手房市場結構性分化

    雖然全市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長47%,但區域分化顯著:內環優質學區房價格環比上漲8%,而外環外老舊社區掛牌量激增30%。鏈家資料顯示,總價1000萬元以上房源帶看量是剛需盤的3.2倍,置換鏈條加速運轉。


  3. 房企戰略深度調整

    • 產品策略:萬科推出"好房子"營造體系,聚焦"六不六防三省三要"需求框架

    • 融資創新:華潤置地發行首單"保障房REITs",募集資金45億元

    • 模式轉型:碧桂園試水"現房銷售+代建代管"輕資產模式


專家觀點與趨勢研判

  1. 政策效應持續性評估

    克而瑞指出,當前市場回暖主要依賴政策刺激,若下半年沒有進一步寬鬆,成交量可能回落15%-20%。但住建部明確將出臺《住宅專案規範》實施細則,層高、隔音等標準提升將倒逼產品升級。


  2. 風險預警體系構建

    • 價格泡沫風險:部分豪宅租金收益率跌破1.5%,投資屬性弱化

    • 政策博弈風險:房產稅試點可能優先在豪宅市場推行

    • 流動性風險:總價2000萬元以上房源成交週期延長至90天


  1. 未來市場演變路徑

    • 產品分層:形成"保障房-普通商品房-改善型住宅-頂級豪宅"四級體系

    • 科技賦能:BIM技術應用率將提升至70%,裝配式建築占比突破40%

    • 金融創新:REITs市場規模有望在2026年突破5000億元


結語:新週期下的價值錨點

上海高端樓市的熱潮,本質上是經濟轉型期資產配置邏輯的深刻變革。正如中指研究院張文靜所言:"當住房回歸居住屬性,真正具有稀缺地段、卓越品質和科技賦能的產品,才能穿越週期成為財富載體。"在"房住不炒"主基調下,房地產正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唯有持續提升產品力與服務力,方能在新週期中把握先機。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