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美聯儲降息預期分化與特朗普關稅施壓:全球資本流動的“雙刃劍”博弈

  • 作家相片: Kristie
    Kristie
  • 8月5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2025年8月5日,全球金融市場因美聯儲官員對降息路徑的表態分歧及美國對瑞士加征關稅的突發政策,陷入劇烈震盪。舊金山聯儲主席瑪麗·戴利(Mary Daly)公開支持年內兩次降息,而紐約聯儲主席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則暗示需警惕通脹反彈風險,兩大關鍵人物立場對立導致市場對9月貨幣政策決議的預期劇烈波動。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宣佈自8月7日起對瑞士商品加征39%關稅,劍指瑞士鐘錶與製藥產業,引發瑞郎匯率劇烈波動及歐洲資本避險情緒升溫。這一系列事件不僅折射出全球貨幣政策週期的錯位,更揭示了地緣政治與貿易保護主義對國際資本流動的深層衝擊。


​​一、事件核心:美聯儲降息預期的“鷹鴿之爭”與市場定價矛盾​​

​​1. 政策信號的分裂性​​

  • ​降息派主導​​:戴利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前釋放明確信號,稱“經濟數據已為降息鋪路”,其認為當前4.25%-4.5%的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仍高於中性水平,年內兩次25基點降息可緩解債務壓力並刺激投資。

  • ​鷹派反制​​:威廉姆斯援引7月非農就業數據(新增18.7萬人,失業率3.8%)強調“勞動力市場仍具韌性”,暗示過早降息可能重燃通脹,主張維持利率至2026年一季度。

  • ​市場預期撕裂​​:CME FedWatch工具顯示,9月降息概率從戴利講話前的78%驟降至52%,而11月降息預期升至89%,反映市場對政策路徑的博弈加劇。

​​2. 資本市場的“預期套利”​​

  • ​美股分化​​:科技股(納斯達克指數+1.95%)因押注降息繼續領漲,英偉達市值突破1.8萬億美元再創新高;而防禦性板塊(公用事業、必需消費品)因擔憂通脹反復下跌1.2%。

  • ​匯市劇烈波動​​:美元指數(DXY)在98.94附近寬幅震盪,歐元/美元一度跌破1.15關口,瑞郎(兌歐元)因關稅威脅單日貶值0.93%至0.9350。

  • ​美債收益率倒掛加深​​:10年期與2年期利差擴大至-0.58基點,反映市場對長期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

​​二、特朗普關稅施壓:瑞士金融中心地位遭遇“精准打擊”​​

​​1. 政策動因與產業衝擊​​

  • ​貿易逆差施壓​​: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對瑞士貿易逆差達287億美元,主要集中在藥品(占42%)和精密儀器(31%)領域。特朗普稱“瑞士利用中立地位逃避關稅”,要求其進口配額增加20%。

  • ​瑞士產業脆弱性​​:鐘錶業出口額的35%依賴美國市場,羅氏、諾華等藥企15%營收來自美處方藥銷售。關稅落地後,瑞士鐘錶出口商協會預估年內行業利潤將縮水18%。

​​2. 全球資本避險路徑重構​​

  • ​資金流向​​: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單日遭遇120億瑞郎贖回,其股價暴跌7.3%;資金轉向盧森堡(+3.2%)和新加坡(+1.8%)的財富管理基金。

  • ​衍生品對衝激增​​:歐元/瑞郎波動率(EUR/CHF VIX)跳漲至28.5,創2022年俄烏衝突以來新高,機構通過交叉貨幣互換鎖定匯率風險。

​​三、深層影響:全球金融治理的“信任危機”與規則重構​​

​​1. 美聯儲政策可信度受損​​

  • ​數據操縱質疑​​:特朗普政府解雇勞工統計局局長埃麗卡·麥肯塔弗(Erica MacKinnon)的爭議持續發酵,高盛指出“就業數據修正可能使降息預期再推遲3個月”。

  • ​新興市場連鎖反應​​:墨西哥比索(-1.2%)、土耳其里拉(-2.1%)因資本外流壓力加大,迫使央行提前啟動外匯干預。

​​2. 國際貿易規則體系動搖​​

  • ​WTO爭端機制邊緣化​​:瑞士已向WTO提起訴訟,但美國援引《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宣稱“國家安全優先於多邊規則”,加劇全球貿易治理碎片化。

  • ​區域貿易協定加速​​:歐盟與東盟宣佈啟動“數字貿易走廊”談判,試圖繞過美國主導的跨境數據流動限制。

​​3. 跨境資本管制升級​​

  • ​瑞士銀行保密制度承壓​​:美國財政部要求瑞士提交50家美企客戶稅務信息,否則將啟動“二級制裁”,迫使瑞銀、瑞信調整客戶隱私政策。

  • ​中國資本避險策略​​:中資銀行在倫敦、迪拜的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量激增,單周規模達120億元,以對沖美元資產風險。

​​四、未來展望:從“政策博弈”到“新均衡”探索​​

​​1. 短期(2025年三季度):波動率中樞上移​​

  • ​美股回調風險​​:若9月美聯儲推遲降息,標普500或回撤5%-8%,科技股盈利預期面臨下修壓力。

  • ​瑞郎修復窗口​​:瑞士央行可能啟動“匯率干預+降息”組合拳,目標將歐元/瑞郎穩定在0.92-0.94區間。

​​2. 中期(2026-2027年):全球貨幣體系“多極化”​​

  • ​數字貨幣競爭​​:數字歐元(2026年試點)與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占比升至15%)將削弱美元霸權。

  • ​區域性清算網絡​​:金磚國家擬推出的BRICS Pay系統或覆蓋30%的大宗商品貿易結算。

​​3. 長期(2028年後):ESG標準主導資本配置​​

  • ​綠色關稅壁壘​​:歐盟碳邊境稅(CBAM)擴展至鋁、水泥行業,倒逼新興市場加速脫碳。

  • ​氣候金融工具​​:全球碳期貨市場規模或突破10萬億美元,重構大宗商品定價邏輯。

​​結語:在分裂中尋找“韌性”​​

美聯儲的政策搖擺與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本質上是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背景下,主要經濟體爭奪規則制定權的縮影。對投資者而言,需警惕短期波動,同時關注數字貨幣、區域貿易協定等結構性機會。正如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艾倫·贊特納所言:“我們正站在全球金融秩序重構的十字路口——舊規則已難以為繼,新秩序尚未成型,但唯一確定的是,適應變革者將贏得未來。”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