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一線豪宅遭瘋搶,三四線降價無人問津

  • 作家相片: Kristie
    Kristie
  • 3月1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政策分化下的市場重構與未來挑戰  

 

2025年3月18日,中國房地產市場呈現前所未有的分化格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核心區域豪宅專案開盤即售罄,單套總價過億的房源遭購房者連夜搶訂;而部分三四線城市即便推出“首付5%”“送車位”等激進促銷,仍面臨二手房掛牌量激增、業主被迫“腰斬價”拋售的窘境。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現象,折射出政策調控、人口流動與供需矛盾交織下的市場深層變革。  


一、市場分化:一線量價企穩,三四線加速出清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5年1-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同比降幅收窄14.5個百分點,但區域分化顯著。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漲幅達0.1%-0.4%(深圳以0.4%領跑),而三線城市環比降幅擴大至0.3%。深圳更成為“示範樣本”:2月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4%,家庭公積金貸款額度最高提至231萬元,疊加利率下調政策,推動核心區域改善型專案成交活躍。反觀三四線城市,庫存去化週期普遍超過5年,部分城市二手房掛牌量激增50%,業主議價空間擴大至歷史高位。  


二、政策驅動:一線城市鬆綁與三四線托底乏力

政策端的分化進一步加劇市場差異。一線城市通過公積金優化、限購鬆綁釋放需求:深圳將多孩家庭公積金貸款額度上浮50%,北京、上海加速推進城中村改造,年內計畫開工專案超200個。而三四線城市受限於財政壓力,政策工具箱趨於枯竭,僅能通過“以價換量”延緩危機,但效果甚微。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71.8%的從業人員預期一線城市房價“平穩或上漲”,但三四線城市預期指數不足50%。  


三、供需失衡:人口流動與資產配置邏輯轉變

分化的本質是人口與資源的再分配。一線城市憑藉產業升級(如北京AI產業基金、深圳500億人工智慧產業佈局)持續吸引人口流入,2025年一線城市常住人口同比增速達1.2%,而三四線城市人口流出率超2%。同時,資產配置邏輯生變:一線城市核心區豪宅因稀缺性成為高淨值人群避險選擇(如海澱某豪宅單日成交10套),而三四線房產因流動性枯竭逐漸淪為“負資產”。  


四、未來挑戰:政策協同與行業轉型迫在眉睫

儘管一線城市顯現企穩跡象,但全國樓市仍面臨三大挑戰:  

1. 庫存壓力: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增長5.1%,三四線城市占比超60%;  

2. 房企分化:國資房企拿地占比超70%,民企資金鏈斷裂風險未解(如碧桂園7只債券停牌);  

3. 政策平衡:需在“防風險”與“促消費”間尋求平衡,避免過度刺激引發泡沫。  


結語:回歸居住屬性,重構市場新秩序  

2025年的樓市分化,既是政策調控的必然結果,也是人口、產業與金融資源重構的體現。對於購房者而言,需摒棄“炒房”思維,聚焦核心城市優質資產;對於政策制定者,則需通過保障房建設、現房銷售試點等供給側改革,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正如國家統計局付淩暉所言:“房地產市場正向著止跌回穩、穩中求進的方向邁進,但這一過程需要時間與耐心。”

Comments


bottom of page